近日,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关于2011年度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的通知》,我公司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于今年9月15日通过了科技部综合评议验收,验收成绩为优秀,成为获得优秀的四个中心之一。

按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关管理办法要求,科技部于今年4月启动了2011年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工作。经组织专家现场检查评估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委员会综合评议,认为我公司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可行性论证报告》和《计划任务书》要求的各项组建任务,基本实现了预期组建目标,具备了较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及辐射扩散能力,达到了验收标准,同意通过验收,并予以正式命名。 三年来,中心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绿色镀膜”、“绿色镀膜新材料”、“绿色镀膜新能源(聚光太阳能)”等新技术理念,实现了“出一流人才、创一流技术、造一流装备”的创新目标,形成了“以关键技术创新支撑工程技术研发,以工程技术研发促进成果产业化,以成果产业化收益再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的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心组织开展了高端汽车灯具、汽车塑化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镁合金产品、高性能包装材料等绿色镀膜工艺与装备的工程化研发及产业化推广,不断拓宽应用领域,把绿色镀膜技术从汽车工业领域成功推广到新能源领域、新材料领域、钢铁行业、有色冶金行业、包装行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成效显著,形成了一个核心创新技术路线——“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又开拓了 “绿色镀膜新材料”和“绿色镀膜新能源(聚光太阳能)” 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标志性创新研究成果。 中心的工程技术研发特色鲜明。中心坚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绿色镀膜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以集成创新为手段,围绕先进制造领域中的大型真空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研发,不断拓展绿色镀膜工艺技术应用新领域,进行光机电控一体化研究开发;中心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高新技术成套装备为载体,集中攻关表面工程领域中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关键共性基础技术和系统集成问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镀膜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绿色镀膜产业的崛起和传统电镀产业的升级改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三年的建设,中心圆满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计划任务,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中心现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特色鲜明、不可替代的绿色镀膜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基地、工程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中心、绿色镀膜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绿色镀膜技术检验与测试基地,成为了我国镀膜行业先进技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截止目前,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实现了6大突破。中心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15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7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研发了8类20种型号的产品;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专利1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7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和软件产品9项;制定并实施了8项国内首部企业技术标准。中心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制能力实现了六项重要突破,即“从单一替代电镀到创新多种功能膜系的突破”;“从研发单台设备到建造整条生产线的工程总承包突破”;“从高真空获得技术到超高真空获得技术的突破”;“从研制间隔式镀膜设备到连续式卷对卷(空到空)高端成套装备的突破”;“从研制中型镀膜设备到大型及超大型镀膜装备的突破”;“研制的单套装备和技术价值从几十万、几百万到了八千多万元的突破”;实现了多项单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成果;中心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工程化产品销售,实现收入2.18亿元,中心成果得到了转化和推广在下游企业成功应用,新增经济效益达到6.4亿元。 中心聚集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获得了 “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09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部和科技部联合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心建立并完善了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自主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近三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192人;为镀膜相关企业培训人员总数达97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263人,技术工人312人。中心通过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国内行业会议、行业展会、博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工作,设立了绿色镀膜工艺技术自选课题项目,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技术辐射和开放共享,提高了中心的工程咨询和服务能力,扩大了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中心的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为指导,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创新运行体制和机制。中心采取“开放、协作、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健全,实现了工程中心“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的三个良性循环。工程中心独立核算、计划单列,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中心与依托单位及下游单位产学研用无缝连接的创新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获得了“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目前,中心的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已经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好。中心拥有5个实验室,拥有4个科研创新和产业化示范推广基地,分别是兰州交通大学研发中心和总装调试大厅、兰州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化开发基地、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果中试示范生产基地以及兰州新区空港循环经济区的绿色镀膜新材料和绿色镀膜新能源中试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国绿色镀膜行业自主创新的研发基地、中试示范基地、产业化基地和检验测试基地。 中心紧密围绕我国先进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立足自主创新,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国外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封锁,引领和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实现了绿色镀膜工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辐射与推广的无缝连接。工程中心的组建完成,对提高我国在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绿色镀膜新材料、绿色镀膜新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中心验收获得优秀,是国家科技部对我公司工程中心建设取得成绩的肯定,是对我公司科研工作的鼓励。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加大对重点科研创新平台的支持,加强“平台、团队、项目”的统筹,进一步提高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能力和水平,提升为国家和甘肃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再创学校科研事业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