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头广告,,
icoicoico
网站首页 ico 关于大成 ico 新闻中心 ico 产品中心 ico 客服中心 ico 投资者关系 ico 企业文化 ico 诚聘英才 ico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内页左下广告,,
首页 » 媒体关注
内页横幅广告,,
媒体关注
转载《科技日报》2012-03-06,《一位功臣 一个团队 一项事业》
2012-3-8 发布

人物简介
     
2011年度甘肃省科技功臣范多旺,甘肃永靖人,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8年于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铁道信号专业毕业留校,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至今,现担任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国际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心主任、甘肃省聚光太阳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范多旺还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自动化学会理事、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教育部科技委机电与运载学部委员、甘肃省太阳能光热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甘肃省绿色镀膜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等奖励,他是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杰出科技人才、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并于2005年获得兰州市科技功臣。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3人,指导博士后人员2人,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多篇。
      2012年2月24日,是甘肃省科技界的一个重大节日,对荣获2011年度两位甘肃省科技功臣之一的兰州交通大学教授范多旺来说更是一个值得可喜可贺的日子,因为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对他30多年创新创业的最好鉴定与褒奖。
      作为兰州交通大学的骄傲,许多年以来,范多旺一直是该校一张亮丽的名片:他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在科技教育领域奉献了33年。作为一名甘肃人,他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与感激,扎根于甘肃,创业于甘肃,奉献于甘肃。揣着激情,带着梦想,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创业为使命,坚持以科技强国强省为己任,为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今,范多旺教授不仅领导创建了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建设了6个以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大成公司为依托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创造并实践了以兰州大成科技股份公司为基础的产学研用无缝对接、自主创新支撑发展的新机制;并且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创新创业团队,团队先后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八个部委的表彰;他主持完成了一批包括科技攻关计划、支撑计划、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技与产业创新项目,在绿色镀膜和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自主创造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已获得了32件授权专利;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支撑相关行业跨越式发展、推动相关产业技术革命、引领若干行业技术进步的标志性成果,先后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信息产业部“十五”期间优秀项目奖和1项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科技成果奖;并在甘肃省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规模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仅在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就累计产值达到2.18亿元,累计缴税达2572.2万元,创造了360个就业岗位,对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科研工作的开路先锋
      范教授是我国绿色镀膜技术领域和我国铁路车站信号系统全电子化智能控制领域的开拓者。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实在、实干。他和他的科研团队,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贡献卓著,不仅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而且实现了甘肃制造到甘肃创造的转变。
      范多旺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计算机全自动控制超大容积汽车灯具镀膜成套设备及镀膜工艺研究”,2005年通过科技部验收和鉴定。该项目研制完成了3个系列5种型号的装备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6件专利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4件),制定了国内首部车灯成套镀膜装备与镀膜工艺2项技术标准,获得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控制软件获得软件产品证书。获得200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科技成果,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兰州大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已在全国车灯行业推广应用114套,所镀制的高中档灯具已在红旗、奥迪、宝马等系列轿车上大量装配,已向德国最大的车灯企业集团——海拉公司(Hella KG)供应了10套超大容积成套镀膜技术装备。在国内排名前13名的规模以上车灯企业中有10家企业采用了本项目研发的技术装备。该装备在国内车灯行业高中档设备市场占有率达65.9%,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每年为车灯企业创造超过15亿元的经济效益。该成果解决了制约我国高中档汽车车灯国产化的关键装备与工艺瓶颈,打破了国外技术与装备对我国的垄断,实现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关键设备国产化,提升了汽车灯具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汽车灯具制造技术和工艺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范多旺教授主持完成的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汽车铝、镁合金轮毂绿色镀膜成套技术装备开发与产业化”,不仅“该项目填补了汽车轮毂真空复合镀膜的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采用绿色镀膜技术镀制的铝、镁合金汽车轮毂2008年4月20日首次在第十届北京汽车国际展览会亮相,得到行业的普遍关注。2009年3月,该项目参加了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项目在科技部综合展览区展出,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该项目产品“ZDJ-V2200型汽车铝合金轮毂复合镀膜机”已经成功推广应用5套,分别在广州华泰铝轮有限公司汽车轮毂镀膜线工程、天津百灵电子有限公司汽车轮毂镀膜线工程、国家绿色镀膜中心年镀10万件汽车轮毂绿色镀膜中试线工程、常州大成绿色镀膜科技有限公司年镀50万件汽车轮毂生产示范线工程投入应用,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09GRG10007),“汽车轮毂表面真空镀膜处理工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大成汽车轮毂绿色镀膜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ZDJ-V2200型汽车轮毂真空镀膜机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2项产品被认定为软件产品,“ZDJ-V2200型汽车轮毂真空镀膜机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大成汽车轮毂绿色镀膜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为解决国家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选择性吸收膜材料的急需,范教授主持研制成功了宽幅铜(铝)带材连续真空镀太阳吸收膜成套装备。该成果属国内首台套重大装备,镀制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膜材料经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优于国家标准,达到德国同类产品技术指标:吸收率为95%±2%,发射率为5%±2%;膜层可在200℃高温下保持20分钟以上,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防腐蚀性能。该成果填补国内大型“卷对卷(空到空)”连续镀膜装备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项目中,范多旺担任国内首套宽幅铜(铝)带材连续镀太阳选择性吸收膜生产线成套装备科研开发与制造项目组长,负责为金川太阳能公司提供首套价值4200万元的生产线。同时,由他主持开发的铜铝带材连续镀膜技术预评估价值4000万元,将作为技术入股投入甘肃金川太阳能公司。研制完成的“宽幅铜(铝)带材连续镀太阳选择性吸收膜生产线”2010年12月在金川集团公司投入试生产。该成果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此项核心技术、能独立设计制造成套生产线装备和连续规模化镀膜生产的国家。
     从2008年开始,范多旺教授主持悬浮式双镀膜冷却辊连续卷绕镀膜系列装备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制造,并根据行业的需求,相继研制成功了ZDXL-2300型、ZDXL-1200型、ZDXL-1300型、ZDXL-1600型4种型号的系列装备,2009年又成功开发了超宽幅的ZDXL-3000型卷绕镀膜装备,为解决塑料柔性薄膜暴筋起褶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为新一代真空连续镀膜装备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该设备单套价值300万元,已在用户现场稳定运行。2011年,该系列装备市场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增长速度超过70%。该系列装备实现了全自动控制,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ZDXL-3000型卷绕镀膜装备是国内最大幅宽的高速塑料薄膜镀膜成套设备,幅宽达到3000mm,镀膜卷径最大达1300mm,单卷膜长度达60000m、重量达3.6T,镀膜速度达到500m/min。无论是镀膜幅宽、镀膜速度还是镀膜质量都已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继德国、美国和意大利之后第四个掌握此项核心技术和超大型成套装备生产制造能力的国家。
     在铁路信号自动化系列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方面,范多旺教授在铁道信号自动化领域历经15年主持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创新基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铁道部科技计划等一系列科技项目,主持的国家863项目“铁路车站全电子控制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于2010年以超额完成研究任务的成绩通过验收;研制完成了完全适应我国铁路运营特色需求的4个系列铁路车站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装备产品,并在兰州大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已在全国134个铁路车站推广应用,其中国铁站40多个。在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创造了6项国内第一,新增经济效益10.6亿元,节约外汇超过4000万美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系列装备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获得授权专利7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完成了2项国内首部装备产品技术标准,获得了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5项软件产品证书及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完成了该领域领跑高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成果是我国铁路信号系统实现由第2代、第3代向最先进的第4代全电子化装备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是完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铁路车站信号控制系统。目前在全国,兰州大成公司是唯一能规模化生产供应第4代铁路车站信号装备的单位,引领了铁路信号控制行业的技术与装备进步,打破了德、法、瑞典、日本西方四国的技术封锁,使我国跻身全面掌握此项核心技术及生产制造能力的先进国家行列。研制的“铁路信号智能应急联锁系统”能完全满足战时抢建,灾后抢修、应急保通需求,使一个车站信号系统灾后抢修时间由原来120小时缩短到4小时,装备已列入我国交通战备装备系列,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
     该系列产品研发平台和系列装备及产业化成果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转化技术标兵
     “绿色镀膜”主要是指真空复合镀膜技术的集成与技术创新。采用真空复合镀膜集成技术替代或者部分替代传统的化学电镀技术,成本降低1/3,效率提高27%,实现了镀膜过程“近零排放”,达到保护环境、降低消耗、节能减排、根除电镀三废污染的目的。绿色镀膜技术包括真空离子镀膜、磁控溅射镀膜、蒸发镀膜、离子注入、离子清洁等一系列单项技术及其多项复合技术的集成,涉及真空、机械、控制、光电子、信息等光机电控一体化多学科交叉领域。至“十五”末期,我国已有15000多家电镀企业,每年排放4亿吨含重金属废水,5万吨固体废物和3千万立方米酸性气体。电镀行业是典型的重污染高消耗行业,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强制关停一半约8000家电镀企业,但电镀又是整个制造业的关键共性基础技术之一,因此产业急需升级换代。采用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是有效的技术路线之一,将会带来行业的技术革命。
     2007年,范多旺教授提出的绿色镀膜新技术理念,把真空镀膜技术引入到绿色制造范畴,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高度重视,批准依托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范多旺教授的领导下,产学研创新联盟攻艰克难,高效创新,承担并在较短期限高效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市重点创新项目,已有6个系列绿色镀膜成套装备实现了产业化。分别在兰州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新区、常州高新区建成了4个中试和装备产业化基地;以自主研发的绿色镀膜装备为核心设备,集成建成了5条生产线;在甘肃金川太阳能公司及安徽、江苏、天津、长春等地建立了6个绿色镀膜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改造和提升了传统电镀技术,为电镀企业提供了“近零排放”关键装备和成套镀膜生产线解决方案,实现了镀膜清洁生产,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为国家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
     在此基础上,范多旺从大产业的概念出发,拓展了研发思路,在新材料和新能源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找到了真空镀膜技术的着力点,把绿色镀膜技术从汽车工业领域成功推广应用到新能源领域和新材料领域、钢铁行业、有色冶金行业、包装行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成效显著,形成了一个核心创新技术路线——“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又开拓了“绿色镀膜新材料”和“绿色镀膜新能源(聚光太阳能)”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并已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标志性创新研究成果,具备了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条件与能力。大成创新联盟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制能力实现了六项重要突破,即从单一替代电镀到创新多种功能膜系的突破;从研发单台设备到建造整条生产线的工程总承包突破;从高真空获得技术到超高真空获得技术的突破;从研制间隔式镀膜设备到连续式卷对卷(空到空)高端成套装备的突破;从研制中型镀膜设备到大型及超大型镀膜装备的突破;研制的单套装备和技术价值从几十万、几百万到了八千多万元的突破。
     国家工程中心及兰州大成创新联盟已成为国家绿色制造领域重要的支撑力量,最近已确定由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国家“十二五”863重点主题项目课题“环保型表面处理与装备开发”。
    区域创新排头尖兵
     2007年,范多旺教授负责建设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绿色镀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表面工程领域、镀膜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工程中心,是甘肃省第二个也是装备制造领域第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的组建标志着大成创新联盟的创新平台已进入了国家队行列。经过3年的建设期,已圆满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与科技部签订的《建设任务书》中共有29项考核指标全部完成,其中超额完成的有19项。中心已于2011年9月15日通过了科技部综合评议验收,验收成绩为优秀,成为获得优秀的四个中心之一。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已成为立足甘肃、国内优秀、贡献突出、不可替代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成为国家绿色镀膜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基地、工程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中心、绿色镀膜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绿色镀膜技术检验与测试基地、我国镀膜行业先进技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中心已成为国家和甘肃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幅提升了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对提高我国在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绿色镀膜新材料、绿色镀膜新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范多旺教授为全面超额建成中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2003年,负责建设了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0月提前通过教育部建设项目验收,2006年9月通过教育部信息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在17个信息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排名第6,成绩为良好。2010年经省发改委批准,负责组建甘肃省铁路信号控制及调度集中工程实验室。2010年经省工信委批准,负责组建甘肃省国际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心。2011年经省发改委批准,负责组建甘肃省聚光太阳能工程研究中心。
   
领办高新技术企业成绩斐然
     在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同时,范多旺教授同样倾心于机制创新。1998年10月,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他与其他三位教授自筹50万元注册资金,共同创办了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范多旺教授一直担任法人代表、总经理,2004年兰州交通大学参股。2000年和2008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被认定为软件企业;2003年被认定为进出口企业;2009年10月9日,整体变更成立了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范多旺教授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目前,兰州大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四个:兰州大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大成铁路信号有限公司、兰州交大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常州大成绿色镀膜科技有限公司;参股企业甘肃金川太阳能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额达到15489.39万元;2011年1月,公司又吸收了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战略投资者。
     公司成立13年来,在兰州交通大学“特区政策”的支持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范多旺领导的兰州大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在绿色镀膜和智能控制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贡献突出、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大成股份公司为核心的创新联盟已由单纯的技术创新联合体发展成为独具产、学、研、用无缝连接特色、扎根甘肃辐射全国、自主创造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引领若干行业技术进步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公司实现了由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无缝连接,产业化效益再投入支持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带动兰州市周边企业配套加工产值超过3600万元,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公司上缴各项税金2572.2万元。公司现被列入甘肃省重点培育上市企业、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重点企业、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被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科技部、财政部“创新基金实施10周年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甘肃省创新型企业”和“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自主创新成果丰硕
     范多旺教授坚持“自主创造核心技术,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创新理念,注重原始创新,突出集成创新。在国内外首先提出并实践了“绿色镀膜”“绿色镀膜新材料”“绿色镀膜新能源(聚光太阳能利用)”和铁路信号“控制、监督、监测一体化”“全电子化”等新技术理念与体系,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出了12个系列的成套装备,其中9套装备是国内首台套或国内最大、最先进装备,引领了表面工程、新材料、太阳能、轨道交通等领域若干方向的技术进步。
     以范多旺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申请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已获授权专利32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在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中,“真空镀膜工艺过程的自动检测方法”“一种真空镀膜组态工艺控制方法”“镁及其合金表面真空镀层的制备方法”“利用真空复合镀膜处理镁合金表面的方法与装置”“多晶硅薄膜制备方法”“高性能多层复合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控制、监督、监测一体化的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电子控制装置”和“用于铁路道岔位置的控制和监测系统”等专利属于核心专利,有的已经规模产业化,有的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范多旺教授主持完成系列重大项目的同时,主持起草完成了“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卧式汽车灯具真空镀膜成套设备”“计算机全自动控制等离子轰击清洁成套设备”“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塑化零部件真空镀膜成套设备”“全自动高速高真空悬浮式卷绕镀膜成套设备”“计算机全自动控制立式汽车灯具真空镀膜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电子执行单元”和“轨道交通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等7项国内首部企业技术标准,并且在产业化中得以贯彻执行。
     另外,还获得14项软件产品,11项软件著作权,5种成套装备产品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等4部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带出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
     范多旺教授是团队的创始人、技术带头人和创业领导者,他30多年如一日,努力拼搏勇于实践,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创新精神、卓越的战略眼光以及强有力的凝聚力和人格魅力,在团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聚集并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科研集体,具备了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能力、经验和水平。团队先后被铁道部授予“全国铁路科技进步先进集体”称号,获得全国铁路总工会颁发的“火车头”奖杯,2006年8月,团队被信息产业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4月,团队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
     他带领的“大型真空光电子关键技术集成与智能控制”创新团队2006年入选教育部最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这是甘肃省省属高校第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在教育部3年资助期内,全面超额完成了与教育部签订的《创新团队研究计划》的任务指标,2011年8月14日,团队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验收,由4位院士、2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组成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团队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成为一支扎根西北、刻苦实干、特色鲜明、贡献突出、不可替代的优秀创新团队,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教育部给予滚动支持”。
     2009年9月,以范多旺教授为带头人的兰州交通大学“绿色镀膜与智能控制”研究团队被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科技部联合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位列30个受表彰先进集体第二,范多旺教授代表团队,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表彰。
     在范多旺教授带领下,团队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敢冒风险,勇于竞争;宽容失败,拒绝平庸”这一特色鲜明的创新文化和“科技强国、我们有责;我们创新、我们快乐;刻苦实干、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特别是在西北欠发达省份,主要成员没有一人离开团队,团队主要成员由2006年的15人增加到现在的34人,整个团队呈现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除范多旺教授之外团队成员中已有3人获得甘肃省青年科技奖;4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范多旺教授带领的创新团队正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以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以集成创新为手段,以产业化为目标,以成套装备为载体,努力实现自主创造核心技术,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出一流人才,创一流成果,造一流装备的目标。将继续为国家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关键技术支撑。

发表评论 浏览评论
昵 称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刷新]
网址:www.lzdctc.com 邮箱:dacheng@lzdctc.com 服务热线:0931-4538899(新能源、真空产品) 0931-4538886(铁路产品) 传真:0931-4538668
Copyright©  2021  www.lzdct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陇ICP备10000579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28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286号
ico